后来李承干太子府内,为其私设牌位,日夜祭奠。
为什么李承干这么做,并不是李承干真的多爱称心,要是真的这么爱,就不会任由称心被杀,其实李承干祭奠的这些行为的出现,完全标志着李承干已经开始逐渐出现了叛逆的心理。
在这种生活当中,李承干也开始思考,自己为何会活得这么难?最后,李承干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自己最尊敬的父亲,李世民!
李承干发现,正是因为李世民对他的要求过高,所以才会导致他的生活,如此的可悲。
除了这些,还有自己弟弟李泰的原因。
李泰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年纪大了之后,对於李承干的太子之位,也产生了觊觎之心。而对於李泰,李世民又从来不吝啬赞美之情,这些更是让李承干感到了威胁。
亲的严苛要求,以及对弟弟的喜爱,再加上弟弟的步步紧逼,这些都让李承干的危机感越来越强,时刻担心自己可能会丢掉太子之位,甚至会丢掉性命。
所以造反根本就不是什么叛逆,在李承干的心中,自己的行为,仅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因为自己不想死,所以李承干知道,他做的都是正确的,不需要有一点的愧疚。
“你来了。”将酒杯放下。
阴弘智带着笑容走了进来:“太子殿下.万安!”
“不用这样,坐吧。”李承干一招手,让阴弘智坐到了自己的面前,阴弘智也没有客气直接坐到了李承干的对面。
接着李承干为阴弘智倒了一杯酒:“这次你能出多少人?”
“三千.。”阴弘智看着李承干笑了笑:“再加上殿下您的三千死卫就是六千人,这六千人对付侯君集不到三千的北府军绰绰有余。”
“阴先生的三千人也是一个假数字。”李承干微微一笑。
阴弘智眼角微微一跳,随后露出一丝紧张的笑容:“殿下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阴先生至少有五千人,不但如此,阴先生还有海外那位的支持,并且更是和摩尼教打的火热,阴先生,这么说吧.承干这次请你来,就是希望阴先生可以出尽全力。
你吃一万人,随时准备攻打侯君集的北府军,只要可以将侯君集的北府军拿下,我会将海外三岛一起册封给你和那位张大侠.你们也可以向外正式称王,成为大唐的附属国。
不过,摩尼教就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孤劝阴先生不要深陷其中。”
“太子殿下真的是让老夫刮目相看,没有想到,一切都在太子殿下的掌握之中?”阴弘智微微有些感叹,本来阴弘智一直都认为李承干就是个绣花枕头。
不但是阴弘智这么认为,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李元昌,侯君集他们几乎也都认为是自己在利用李承干。
只是这些人统统不知道,真是的李承干却并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的不堪,至少他们想要利用李承干的想法,根本就是错的。
史书记载承干“性聪敏”,“特敏惠”,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诏令承干“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干断决。”
虽然只是“听讼”,不过可见唐太宗已经在有意识地锻炼承干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了,而这时候的李承干不过12岁。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岐州,李承干身为太子留京监国,十四岁就监国,这样的太子,这样的李承干只要稍微努努力,就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小看的角色。
对於阴弘智的提问,李承干站起身道:“孤也不想,可是有些人却要逼孤去想,孤只想要活着,孤是瘸子,如果再不努力,孤这个瘸子就要死,可是孤不想死,阴先生,您明白孤吗?”
“微臣.明白吧.?”阴弘智不知道该说什么,此时的李承干多多少少有些让阴弘智看不透了。
“呵呵.。”李承干一个回身笑道:“你不明白,不过,阴先生明不明白不重要,只要阴先生可以帮帮孤就可以了。”说完,李承干笑着看向了阴弘智问道:“阴先生,出兵一万,可以办到吗?”
看着此时的李承干,虽然李承干的嘴角是笑着的,但是却让阴弘智感觉有了一丝寒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