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页(1 / 2)

知府是和他同一天上任的,且只�6�8有�6�8第一天上班了。

和通判不同, 知府是得罪了上头,被贬官至此,因此心气大失, 从不过问府中事务,不是下棋就是饮酒, 喝高了还去�6�8山里�6�8“悟道”。

齐通判既羡慕他是进�6�8士出身,被贬还能当知府,又不甘心随之沉沦。

他的儿子被送去�6�8了龙冈书院念书,作为父亲,齐通判想给儿子做个表率,让他知道今后�6�8若能高中,该如何治理�6�8一方,而不是像知府一样屍位素餐。

然而,想做不代表能做。

贵州这个烂摊子,知府都放弃了,别说齐通判。

他干了两年多,啥也没�6�8干成。

初来的豪情壮志被消磨大半,若非突如其来的叛乱,齐通判可能也会在残酷的现实中放弃本心,最终与世沉浮。

但他看见了改变的机会。

安顺改变的机会,也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举人碍於出身,当不了大官,可谁不想往上爬呢?齐通判知道自己的弱势,因而愈发需要一个后�6�8台。

都说“同进�6�8士,如夫人”,像他这样连同进�6�8士都不是的,大概和通房丫头没�6�8什么区别。

哪位大人物看得上他呢?

他又该怎样做出一番事业,为子孙后�6�8代做一个表率?

答案近在眼前,就看他是否能抓住。

齐通判决定献上自己的投名状。

-

说实话,程丹若并未多注意齐通判。安顺军民府是军政一体的地�6�8区,在大军到达后�6�8,其控制权便转移到了军队的手中。

加上知府已死,通判这个不知道几把�6�8手的人,不过是个干活的工具人。

她没�6�8有�6�8想到,齐通判有�6�8这样的魄力,向她请兵抄家。

理�6�8由简单明�6�8了,在叛军攻占安顺期间,有�6�8个别大户子弟,与其来往密切,疑似通敌。

他想借兵围一下人家的大宅子。

程丹若:“……”怎么说呢,地�6�8方官和本地�6�8大户的斗智斗勇,都是换汤不换药。

后�6�8者靠胥吏和人脉架空,前者靠大义和名分威逼,但招数老不怕,好�6�8用就行。

她同意了。

一夜后�6�8,齐通判表示,曾经和叛军眉来眼去�6�8的人已经下狱,各家为表忠心,决定献上钱财和人手,帮助修筑驿道。

程丹若点�6�8点�6�8头,面上不动声色:“辛苦你了。”又道,“听�6�8说令郎在龙冈书院就学?”

“是,犬子资质愚钝,不求显贵於人前,只�6�8盼能在圣人故地�6�8感受教化。”齐通判十分谦逊。

程丹若道:“虎父无犬子,令郎一定前途远大。”

又命玛瑙准备一方砚台相赠。

齐通判按捺住欣喜之情,从容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