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华这边很快就把事情谈妥。
看着245这个数字, 南雁忍不住笑,“徐主任你也是个人才。”
不过能学会谈判也是好的,南雁很尊重技术人员, 但她更明白一个道理,没人是活在真空中的,人的社会属性注定如此。
技术人员也不例外。
有人享受孤独,梭罗可以在湖畔小屋自耕自食两年。
然而技术人员不可以,他们的人生追求从来不是自耕自食。
生活其中的人哪能隔绝于社会
不说锻炼的长袖善舞,但能够说服人也算本事, 起码真要跟人吵架时不是锯嘴葫芦。
谁都不敢保证日后会发生什么事, 南雁也不敢承诺时刻都顶在前面。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毕竟学到的本领其他人是抢不走的。
徐兴华多少习惯了南雁的风格,对这就当做夸赞来听。
这边跟工厂谈妥了, 那就意味着彩色电视机生产线要投入使用。
牵扯到生产的事情, 就显得复杂了些。
尤其是这个还牵扯到晶圆生产线。
彩色电视机也需要集成电路供应啊。
“现在厂里头放得下吗”
徐兴华稍有些迟疑,“有些安置不开。”
“那就把电视机生产线放到外面,分厂就行了,这个得去找地委那边商量。”
地委那边得给划拨地皮。
“其实有现成的分厂。”早些年无线电厂搞了个雪糕厂,不过那就是季节性的产品, 现在天冷了早就停产了。
如果紧急需要的话,可以把电视机生产线弄到雪糕厂那边去。
至于雪糕厂, 再重建就是了,也不是多大的事。
主要是这样节省时间,能够更快的投入到生产之中。
“成,那个雪糕厂在哪,咱们去看看。”南雁回来后,把堆积的一些文件看了看, 也没什么大事。
更多的还是厂里几个研究中心的进度报告。
大概掌握了厂里的情况,她自然把精力放在了彩电生产上。
当初天津研制的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从外形上来说区别并不是很大。
因为技术问题,南雁得到的那台彩色电视机也没显示出彩色。
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得到了解决,尤其是日本出口了彩色电视机到国内后,国内彩色电视的消费也逐渐起来。
人口众多导致市场也变得大了起来,进口的那些彩色电视机数量有限,压根没办法满足城市需求。
何况在城市饱和后,还有更为广大的农村地区。
城乡发展从来不均衡,跟着外婆长大的南雁可真是遇到过太多,她玩电脑玩得风生水起时,同龄人家里甚至还在看黑白电视机。
即便是现在,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在绝大多数乡下也足够热闹,甚至让这一家成为村里的焦点。
大人小孩挤到这家看电视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彩色电视机的市场是一定要占领的,因为你不占领就会被外国品牌占领。
又不是钱多烧得慌,为什么要把钱送给别人呢
“对了,日本那边不是在广州那边建厂吗怎么样”
“大概明年春就能投产了,他们似乎打听到咱们的消息,也在抓紧建设。”
那边天气相对暖和,一年四季都可以施工。
抓紧时间来搞的话,把投产日期提前到明年春天,不是不可能。
“急了。”
南雁收拾东西,跟徐兴华出门去考察那个暂时空置的雪糕厂。
正好遇到了往这边来的贺兰山。
青年停下脚步,“你周末有什么安排吗”
“怎么了”南雁想起来,“对了,东西都收到了吧”
她回国后一直没回芜湖,赫尔曼希克斯托她捎带来的东西又转了别人的手。
“收到了,我母亲很感谢,想要请你吃饭表达谢意。”
“好啊。”南雁笑着应允,“正好我有些事情还想要问她。”
“那就周末,你有什么想吃的菜没。”
贺兰山的话让徐兴华乐呵了,“小贺这请客还挺像样,要不我也去蹭个饭”
青年脸上有些许的拘谨,但还是应下,“徐主任您有什么喜欢的菜色”
“没没没,开玩笑呢,我就不去捣乱了。”
徐兴华还挺喜欢贺兰山的,原本觉得人是在美国长大的,可能瞧不上国内。
接触下来才发现人还挺谦虚。
到底祖辈是华人,带着国人谦虚内敛的性子,挺好。
就是也老大不小了,一直都没成家的意思,不知道怎么想的。
成家。
徐兴华忽然间想起来,当时老武的前妻和儿子来刺探消息,他们亲爱的高南雁同志是不是就让贺兰山演了出戏。
说什么搞出新东西来提亲。
瞧着青年那落在南雁身上的柔和目光,徐兴华忽然间反应过来。
倒也不是没有成家的打算,大概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
就不知道南雁同志知不知道贺兰山的心思。
她这人似乎一门心思在工作上,估摸着压根不清楚自己有多受欢迎。
那么问题来了,他要不要提醒一句呢
正想着听到南雁说,“方便的话做条鱼现在秋高气爽正是吃鱼的好时候,其他的话就没什么要求了。”
贺兰山笑着应下,“好,你是喜欢吃鲈鱼还是想吃草鱼”
“都行吧,这个我不挑嘴。”
“那能不能吃点辣的,她最近新学了个川菜,可能稍微有点辣。”
“一点点辣度没问题。”南雁捏着手指比划起来,“随便发挥,我大不了多喝点水嘛。”
“好,我会留意的。”
徐兴华听到这话看了眼
这做饭的人到底是谁呀。
等着贺兰山进去汇报工作,他这才小声问了起来。
南雁想了想,“管他呢,我只知道我是吃饭的那个。”
一把年纪的徐主任听到这话表示自己学会了
但很快他又听到南雁提醒,“你别跟我学啊,我怕您爱人到时候找鸡毛掸子撵得你四处跑。”
徐主任听到这话老脸一红,“胡说,香云同志不是这种人。”
徐主任这人脾气软,在内在外都软绵绵,倒是把他爱人逼成了火辣脾气。
时不时拎着鸡毛掸子吼一嗓子,已然成为无线电厂家属院的保留节目。
南雁在这边住的时间不长,但也听说了这事。
“明白明白,只是锻炼身体。”
南雁的打趣让徐主任老脸滚烫,“其实香云同志原本很温柔的。”
只是那些年自己也遭了点罪,家里有老有小她不得不撑起来,让自己凶神恶煞些。
凶巴巴的也有好处,起码别人不敢招惹。
“往后会好的。”南雁笑着拍了拍这位老同志的肩膀,“我跟你们保证,往后会越来越好。”
无线电厂要造彩电不算什么大新闻,然而雪糕厂改造成电视机厂怎么看都不算是小事。
偏生主持这个改建工作的还是无线电厂的一把手。
人家是部委的副部长,即便是芜湖地委的一把手,也不好说什么。
张主任听说这事后,也只是追问了几句,“既然是改造工厂,那车间工人呢”
“已经在招工了,说是征用了雪糕厂的车间,那就先从雪糕厂这边选人,不过他们这条生产线还有些要求,工人至少得是初中学历。”
初中学历。
张主任瞥了眼李秘书,“雪糕厂的工人能胜任”
“不能,不过如果家里人胜任的话倒是可以。”
张主任听到这话轻笑了声,“我记得当初她在沧化可是明令要求人走岗留,这次是怎么了”
李秘书也知道这回事。
沧化鼓励工人参加高考,但你去念书关系转走,这个岗位就跟你没任何关系,这与现行的岗位“世袭”传统相悖。
但是在电视机厂,又没有奉行一贯的原则。
李秘书大胆猜测,“可能是因为初来乍到,毕竟在这没什么基础,不像是在沧城,化肥厂怎么说也是她一手抓起来的。”
在化肥厂,南雁可以说得上是根基深厚。
但这是芜湖,这里是无线电厂不是化肥厂。
工人们不见得百分百的信服,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就搞那些特立独行的举措,不见得能推行起来。
张主任并没有被这理由说服,“她像是怕事的人吗”
前几天去省里开会,可是听说了这位年轻同志的壮举,竟然在会议上直接对一位副总理的秘书开炮。
不知道的还以为回到十多年前呢。
偏生人还有理有据,把这大领导都说的哑口无声。
这事闹腾了一番,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四机部取得了“胜利”。
这么一个连领导都不畏惧的人,还会被这点小困难吓住,改变自己以往作风
“再去打听下。”
李秘书觉得领导有些过于重视这事,不过既然吩咐下来,他还是安排人去问了下,这一问才知道,自己还真是眼皮子浅了些。
“这个家里人得是父母爱人子女,兄弟姐妹都不成。”
因为这事,好些雪糕厂的工人不太乐意,咋的了,兄弟姐妹就不是我们家里人了这不是分裂我们小家庭嘛。
但招工细则就在那里放着,你闹也没用。
原本的雪糕厂厂长连忙安抚工人情绪,“不能来才电视机厂上班就不能,又不是抢走你的工作。等开春后,咱们雪糕厂还能继续干。”
但谁都清楚,不一样的。
雪糕厂现在就是春夏两季的买卖,到了八月底雪糕厂就结束了这一年的买卖,剩下小半年他们没工资啊。
电视机厂不一样,那是一年四季的营生。
大家心里头都有这么一笔账,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谁不着急
雪糕厂的厂长过来安抚众人情绪,显然效果不佳。
“就老荆那嘴巴子,能劝得动才怪,不挨揍就自求多福吧。”
李秘书听到这话笑了起来,“荆厂长还真是被工人打了一顿。”
张主任一副“我就知道”的神色,“那这事怎么处理的”
“招工是无线电厂那边主持的,主持的同志去派出所喊了人,把打人的给记录在册,听说是不管符合不符合资格,无线电厂以及电视机厂都不会录用这人及家人。”
张主任听到这话脸上笑容逐渐消失,好一会儿这才说了句,“这是高南雁的意思”
“听说是。”
李秘书是真没想到,这位高厂长竟然搞了这么一出。
较之于在沧化的人去岗留,现在的“连坐”显然要求更为严格。
“无线电厂那边有什么消息”
“也没有,只是听说最近高厂长在整理厂里的工人名册。”
不知道是何用意,打听了下当初她在沧化也搞过这么一出,但那会儿沧化开辟了新的产线农药生产线,后来又增添了几条自动化生产线,安排了一批工人。
总不能说,现在要把无线电厂的一些工人安排到电视机厂吧
就一个招工而已,怎么就弄得这么云里雾里十分折腾呢
李秘书有点想不明白这位高副部的想法。
“她这是要给无线电厂做手术呀。”
手术
李秘书不太明白,“无线电厂不也挺好的吗”
张主任笑了笑,“好吗”
偌大一个厂子,好几千人,很多工人做的还都是初级加工的活,这位小高同志怎么瞧得上呢
她是要跟美国跟硅谷争,绝对不是搞那些初级产品加工。
这些极为简单的生产线,肯定要一步步挪离开无线电厂。
虽说产学研三位一体,但这种三位一体是指研究生产线的紧密合作,而并非眼皮子底下的抱团。
他要是没猜错的话,电视机厂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至于面向雪糕厂的招工,只是一点补偿,但她的底线在那里。
从事生产制造的不能是文盲,得有一定的学历基础。
没有的话那就去补。
要是他没猜错的话,她下一步要着手的,应该是教育问题。
“去把教育局的老陶喊来。”
李秘书愣了下,怎么又拐到教育上了。
但在跟陶局长通话时,李秘书冷不丁的就想明白了这事跟上了领导的思路。
招工设置门槛是为了把这些没什么文化的工人赶到夜校去,让他们学习掌握技术。
不然流水线上的工人大部分只是日复一日做那些随便换个人就能上手的工作,没有任何的不可替代性。
然而夜校里的学习,有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