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130 公派出国(1 / 2)

南雁在那间门书房里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书, 书柜上,地上甚至桌上。

当初小徒弟从那间门书房得到了一本书,史书。

而现在, 南雁得到的是一本白话小说。

水浒。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四大名著都在主席的书架上, 三国、红楼和水浒都是他经常看的书。

尤其是对水浒传十分推崇。

南雁轻轻翻开,看到扉页上的落款时, 再随手一翻, 是第九回, 林冲与洪教头比武。

旁边是言简意赅的批注

斗争,讲究策略。

是啊,洪教头来势汹汹, 来来来, 却是露出破绽, 狼狈败北而去。

这让南雁想起了选集里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那一节, 战略退却不见得就是输, 有勇无谋才是兵家大忌。

南雁笑着将书阖上, “我会好好读书,努力工作, 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期待。”

中场休息时新来的消息让四机部与会人员振奋精神。

便是江副部长都特意过来,参与讨论了新的产业规划。

提到了日本打算在国内沿海城市建厂的事情。

家用电器厂,还有一个汽车零部件制造厂。

但并没有涉及到半导体产业。

重要的才会拿捏在手中啊。

下午的会议确定了几个内容, 晚上南雁被江副部长喊到家里吃饭。

又是老生常谈的说起了几个核心产业的事情。

“其实在跟日本方面做交涉时,我们这边也提到了, 相关企业的投资可以搭配着半导体厂来。”

用销售上的话来说, 那就是搭售。

你想要在这边投资建厂,也需要有一个半导体厂落户咱们这边。

但日本方面并没有答应。

“不过也没什么,咱们的半导体也能发展起来嘛。”

芜湖这边传来的好消息让江副部长今天心情很不错, “你有没有换个工作的打算”

与之前的想法还有些不同,现在是想着把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去。

半导体产业如果能发展好,那不止是带动产业本身,还能引领军工国防的发展。

这个位置十分重要。

需要一个关键人物来掌舵。

老罗跟他提了这事,希望南雁当这个领航者。

她年轻但是有其他方面的经验,也有这魄力。再者说,在无线电厂帮忙了三个月,跟那边相处也非常好,听贺铮说将在发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上,十分有一套。

半导体产业需要这么一个人。

“你那化肥厂,没有你不也在正常运转嘛,要不要换个工作”

江副部长摆事实讲道理。

南雁稍有些迟疑,“没有我,无线电厂也在稳步向前。”

她还有些拿不定主意。

如今自己还是局外人的身份,但一旦成为这局内人,有些事情做起来反倒是没那么方便。

除非成为四机部的一把手,但即便如此,也会受到上级部门的管辖,做起事来依旧有所掣肘。

这个局,南雁暂时还破不了。

她也知道局外人的身份能做的其实相当有限,但有得就有失嘛。

江副部长听到这话摇头,“你这小同志还跟我耍心眼,那你说你想要什么样的支持,我想法子给你。”

南雁苦笑,“不管在哪个单位工作,都会遇到麻烦,当初建造化肥厂,化工部那么配合不也有跟我捣乱的吗”

支持是有的,但不见得所有人都一条心,也会有人有别的盘算。

南雁的话让江副部长叹了口气,“那我还是请不动你”

“其实真的不需要我,您这边只要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导入正轨,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所谓的导入正轨,那就是产业化。

低端的集成电路市场利润相对少一些,但那也是肉啊,先从低端市场做起,占领了市场再说。

而且南雁觉得,日后一旦日本半导体强势崛起,那么他们的机会就会到来。

当初美国搞死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又扶持了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但全产业的布局何尝不需要时间门

只要抓住这个时间门差,中国的半导体其实可以发展一波,即便是回头面临着打压,海外市场会丧失,但只要把国内市场牢牢抓在手中,也能通过内循环来实现良性的发展。

要知道当初国内半导体产业只有最低端的代加工,没有自己的东西,技术没有市场也拱手让给了别人。

为什么不自己拿着呢

超级大国的争霸有苏联在前面顶着,日后半导体产业之争有日本当出头鸟挨打。

他们在后面猥琐发育,跟上步伐就好。

南雁简短的说起了在会议上讨论的内容。

江副部长对几个点颇是感兴趣,这让简短的内容都变成了详细的阐述。

而他的兴趣使然,让第一天的会议推动的极为顺利。

芜湖无线电厂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工业部这边拨款支持,引进最新的半导体设备。

日本在这方面倒是没有拒绝,觉得中国就算有最新的设备也没用,毕竟压根没这技术,新设备也只会放在那里吃灰罢了。

等过两年,他们稍微花点钱就可以把这设备给回购回来。

到时候在高价卖给中国的厂商,这样就可以赚上两笔钱了。

因为之前的洽谈中就涉及到半导体厂的建设问题,所以在这件事上日本人笃定中国是心急要吃个大胖子。

负责洽谈的江副部长也适当的表现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模样,在四月初顺利谈下了最新设备的引进,月中时这条全新的晶圆生产线已经来到了芜湖。

黄主任兴奋的跟南雁打电话,“真是好东西,等回头小高你再来芜湖,我说什么都要请你吃大餐。”

这条全新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已经被摸了一个遍,不止是投入到晶圆的生产中,更重要的是要被“拆解”,打造属于国产的晶圆生产线。

一月份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让这条晶圆生产线迅速投入到生产之中,相关半导体芯片的出口,让芜湖无线电厂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门就把引进这条生产线的钱给挣了回来。

这是日本人压根没想到的事情。

当然,这也是后话。

南雁多多少少松了口气,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今半导体技术不过是刚刚起步,想要追上国外的进展不算什么难事。

最初别落下进度就好。

一如她跟江副部长所说的那样,只要将国内的半导体事业导入正轨就好。

现在的无线电厂有了这条生产线,可以有产出,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拨款才能搞发展。

这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算是得到了解决。

投入少产出多,国家当然乐见其成,傻子才会把这产业给砍掉呢。

四月的天气春意明媚,南雁挂断电话看向外面。

又到了柳絮泛滥的季节啊。

她想着等下了班去制药厂那边一趟,看看孙时景今年还不是还被柳絮折磨。

没曾想路过大运河时,竟是看到了熟人。

说是熟人,只能说见过面还有些印象。

孙时景的继母和妹妹正从对面过来,看到南雁时,年轻的女孩扯住了继母的袖子。

“高南雁同志是吗我是时景的继母,方便跟您谈谈吗”

对方很是客气,让南雁觉得她是有备而来。

“我们之间门,应该没什么好谈的。”

继母听到这话叹了口气,虽说早就知道这位同志的作风,但真的直面南雁这态度,她心情还是复杂了些。

“只耽误你大概十分钟的时间门,这里是沧城,我也做不了什么。”她声音依旧温柔,“

我只是想要跟你谈一谈时景的事情。”

“他只是您的继子,尽管法理上有关系,实际上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乃至人生负责,又或者,应该是孙时景的父亲来找我谈,不该是您。”

作为后妈,做这事纯粹是费力不讨好。